左丘明 的 人物生平

左丘明(約公元前502年~約公元前422年),姓丘,名明,(一說複姓左丘,名明),春秋末期魯國都君莊(今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東衡魚村)人。 史學家。因其父任左史官,故稱左丘明。為炎帝後裔,是薑子牙的子孫,世代居住在齊國的都城營丘(今山東臨淄一帶)。為逃避災難,全家人先到楚國,後又輾轉來到魯國,左丘明博覽天文、地理、文學、曆史等大量古籍,學識淵博。任魯國左史官,在任時盡職盡責,德才兼備,為時人所崇拜。是中國傳統史學的創始人,有《左氏春秋》和《國語》兩部史學巨著。曾任魯太史,與孔子同時或略早於孔子。左丘明晚年雙目失明,因春秋時有稱為瞽的盲史官,記誦、講述有關古代曆史和傳說,口耳相傳,以補充和豐富文字的記載,左丘明即為瞽之一,故後人亦稱盲左。

左丘明相傳曾著《春秋左氏傳》(或稱 《左氏春秋》,簡稱《左傳》),多以史實解釋《春秋》,起自魯隱公元年(前722年),迄於魯哀公二十七年(前468年),以記事為主,兼載言論,敘述詳明,文字生動簡潔,全麵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曆史麵貌,既是重要的儒家經典,又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編年體史書,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成就。又著《國語》,分別記載西周末年至春秋時期(約前967年--前453年)周王室及魯齊晉鄭楚吳越諸國史實,偏重記述君臣言論,為中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。,亦編修國史,日夜操勞,曆時30餘年,一部縱貫200餘年、18萬餘字的《春秋左氏傳》定稿。其曆史、文學、科技、軍事價值不可估量,為曆代史學家和文人所推崇。

為了著述曆史,左丘明曾與孔子一同前往周室,在周太史那裏查閱檔案,回魯後孔子便寫了文字簡明的《春秋》,而左丘明則寫成了內容浩繁的《左傳》。魯國是周公的封地,相傳周公治禮作樂,魯國保存了前代的多種禮樂製度和文獻,所以魯國一向有“禮樂之邦”的美稱。西周滅亡後,周室文化在西方蕩然無存,卻在東方魯國保留得相當完整。當時魯國的各種文獻和檔案資料,屬於太史職掌收藏,左丘明既然為魯國的太史,自然也就掌握了春秋時代中原最豐富的文獻資源。因此,左丘明能夠寫出《左傳》這樣一部規模空前的史學巨著也就不難理解了。《左傳》的編撰,是左丘明史官生涯中最大的成就,其在中國思想史、史學史、文學史和學術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。

左丘明的祖父倚相是楚國左史。公元前506年,周天子率領諸侯討伐楚國,為保存典籍,倚相帶領子孫離開楚國來到魯國,定居肥城石橫衡魚村。為使子孫後代不忘先人,他把姓氏定為老祖宗封地營丘的“丘”字。倚相把典籍獻給了魯國,以便保存下去。他的兒子亦通曉史事,被任命為魯國的太史,後來左丘明又繼承了他父親的職位,繼任魯國的太史官。左丘明曆經30餘年寫就的《左氏春秋傳》,史稱《左傳》,是中國第一部敘事完整的曆史著作,也是一部有著極高成就的文學著作。

左丘明晚年時眼睛出了毛病,不得不辭官回鄉,不久就雙目失明了。強烈的曆史使命感使他振作起來,將幾十年來的所見所聞,各諸候的要聞和君臣容易得失的話記述下來,匯集成著名的曆史名著《國語》。《國語》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史,與《左傳》一起成為珠聯璧合的曆史文化巨著。公元前451年前後,左丘明因病去世,並安葬於故鄉肥城石橫鎮衡魚村東北處。

左丘明

丘明(姓薑,氏丘,名明),華夏人,生於前502年,死於前422年,享年80歲。丘穆公呂印的後代。本名丘明,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,故在姓前添“左”字,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,世稱“左丘明”,後為魯國太史 。左氏世為魯國太史,至丘明則約與孔子(前551-479)同時,而年輩稍晚。他是當時著名史家、學者與思想家,著有《春秋左氏傳》、《國語》等。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於其所著《春秋左氏傳》與《國語》二書。左氏家族世為太史,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“如周,觀書於周史”,故熟悉諸國史事,並深刻理解孔子思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