崔湜 的 人物生平

依附武氏

崔湜年輕時便以文辭著稱,後考中進士,累遷至左補闕,又參與編撰《三教珠英》,改任殿中侍禦史。

705年(神龍元年),崔湜改任考功員外郎。當時,桓彥範執掌朝政,害怕武三思向皇帝進讒,便將崔湜派到武三思身邊,讓他暗中探聽消息。崔湜見唐中宗猜忌功臣,武三思日漸受寵,便出賣桓彥範,依附武三思,升任中書舍人。

706年(神龍二年),桓彥範、敬暉等人被流放嶺南。崔湜勸武三思道:“敬暉等人日後肯定會回來,到時必成後患,不如矯詔將他們殺死。”並推薦表兄周利貞。周利貞將桓彥範、敬暉等人殘害致死,被擢升為禦史中丞。

擔任宰相

708年(景龍二年),崔湜改任兵部侍郎,與擔任禮部侍郎的父親崔挹同時擔任尚書省副職,開唐朝之先例。當時,昭容上官婉兒專秉內政,崔湜便依附於她,因此深受唐中宗的寵信,改任吏部侍郎、中書侍郎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。

709年(景龍三年),崔湜與鄭愔一同執掌典選。他收受賄賂,賣官鬻爵,大肆破壞選官製度,遭到禦史李尚隱的彈劾,被貶為江州司馬。後來,上官婉兒與安樂公主多次在皇帝麵前進言,崔湜得以改授襄州刺史,不久又任尚書左丞。

710年(景雲元年),唐中宗駕崩。韋皇後立李重茂為帝,臨朝聽製,再次任命崔湜為吏部侍郎、同中書門下三品。不久,李重茂禪位於相王李旦,是為唐睿宗。崔湜則被貶為華州刺史,後又擔任太子詹事。

起初,崔湜曾建議開通南山新路,以連接商州水陸交通。他役使數萬役丁,開出一條新道,並嚴禁舊道通行。711年(景雲二年),崔湜被追論開辟山路之功,加封銀青光祿大夫,不久又在太平公主的引薦下擔任同中書門下三品。

712年(先天元年),唐玄宗登基,任命崔湜為中書令。他誣陷劉幽求,致使劉幽求被貶嶺南,又命周利貞將其殺死,卻沒有成功。當時,崔挹年老致仕,因受人請托,多次幹涉崔湜公務。崔湜大都加以拒絕,因此父子失和,受到輿論的鄙薄。

流放賜死

此前,唐玄宗還是皇太子的時候,多次到崔湜家中做客,將他視為心腹,但是崔湜卻依附於太平公主。門客陳振鷺進獻《海鷗賦》,以此勸諫崔湜,崔湜雖然稱善但心中很不高興。
713年(開元元年),太平公主與宰相崔湜、竇懷貞、岑羲、蕭至忠以及太子少保薛稷等人密謀,欲廢除唐玄宗,另立皇帝。崔湜還與宮人元氏密謀,要在玄宗使用的赤箭粉中下毒。

同年七月,唐玄宗欲誅殺蕭至忠等人,還將崔湜召去,托以腹心。弟弟崔滌對崔湜道:“皇帝不管問你什麽,你都不要隱瞞。”崔湜沒有采納。蕭至忠等人被殺後,崔湜也被流放嶺南。

當時,新興王李晉也獲罪伏誅,臨死前歎道:“本來謀劃這件事的是崔湜,現在我被斬首崔湜卻隻被流放,多麽冤枉啊!”不久,崔湜密謀進毒之事被查出,被唐玄宗追命賜死,時年四十三歲。

崔湜

崔湜(shí)(671年-713年),字澄瀾,定州安喜(今河北定縣)人,唐朝宰相,中書侍郎崔仁師之孫。戶部尚書崔挹之子。崔湜出身於博陵崔氏安平房,進士及第,曾參與編纂《三教珠英》,先後依附於武三思、上官婉兒,由考功員外郎累遷至中書侍郎、同平章事。後因典選受賄被貶為江州司馬,不久又起複為尚書左丞。唐中宗駕崩後,崔湜依附韋皇後,改任吏部侍郎。唐隆政變後,他又依附太平公主,升任同中書門下三品,並進中書令。開元元年(713年),唐玄宗鏟除太平公主,崔湜被流放嶺南,途中被賜死。時年四十三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