晁補之 的 人物生平

早年經曆
晁補之生性聰敏,有很強的記憶力,他剛懂事就會寫文章,王安國一見到他就感到很驚奇。十七歲那年,父親到杭州做官,他隨同前往,於是薈萃了錢塘山川風景人物的秀麗,寫成《七述》一書,帶去見杭州的通判蘇軾。蘇軾原先也想有所感賦,讀了他的書讚歎說:“我可以擱筆了!”蘇軾又稱讚他的文章寫得博雅雋永瑰偉很有說服力,超過一般人甚遠,以後一定會顯名於世,因此人人都知道了晁補之的名字。

進入仕途
宋神宗元豐二年(公元1079年),晁補之考中進士,參加了開封府考試和禮部別院的考試,他都第一。宋神宗看了他的文章後說:“這是深於經術的,可以革除現在的浮藻風氣。”他被調為澶州的司戶參軍、北京國子監教授。

宋哲宗元祐初年(公元1086年),晁補之任太學正,李清臣推薦並認為他可任館閣,皇帝召他麵試,他被升為秘書省正字,又遷校書郎。

元祐五年(公元1090年),晁補之終因校書郎官奉微薄,不足贍養,乃乞補外官,得以秘閣校理通判揚州。元祐七年(公元1092年),晁補之被召回朝廷後,任著作佐郎。元祐末,紹聖初宋王朝政局大變,用章敦為相、倡紹述之說,新黨複起,乃盡逐元祐相臣,晁補之亦受累離開京師。

出知濟州
紹聖元年(公元1094年),晁補之出知濟州(今山東濟南)。當時有一群強盜白天搶劫街巷,晁補之暗中記住他們的姓名,並對他們的行裝都記得很清楚。一天,他設宴請客,傳召賊曹官,並將捕賊的方法教給他,席間依次斟酒還沒有斟完,賊曹官就已經把盜賊全部抓來了,整個府城為此撤除了警戒。

連遭貶職
紹聖二年(公元1095年),晁補之犯修神宗實錄失實之罪,被降職通判應天府和亳州,到貶所不久,又以嶽父杜純弟杜紘知應天府兼南京留守司公事,為避親嫌,改差通判亳州(今安徽亳州)。朝廷紛爭傾軋繼續激烈。紹聖四年(公元1097年),黨訖起,再治元祐舊臣。晁補之亦在籍中,被貶監處、信二州(今浙江麗水)鹽酒稅,乃匆匆趕赴貶所。不料行到丹陽途中,母楊氏夫人病歿,即奉靈柩還鄉,服喪家居。元符二年(公元1098年)夏服除,改監信州(今江西上饒)鹽酒稅。

宦途沉浮
宋徽宗即位,皇太後聽政,複用元祐黨人。晁補之得遇赦,又召為著作佐郎。靖國元年(公元1101年),被提升為吏部員外郎、禮部郎中,並兼史館編修、實錄檢討官。黨論之禍起,他為諫官管師仁所彈劾,出知河中府,他在河中府修河橋以便民,老百姓都畫了他的像進行祭拜。但他又被徙任湖州、密州和果州。大觀二年(公元1180年),政局漸有緩和,晁補之先是改提西京崇福宮,又改提舉南京鴻慶宮。最後令他回家,他修築了一座歸來園以自娛,自號歸來子,忘情於仕途,羨慕陶淵明的為人。宋徽宗大觀末年(公元1110年),他才出黨籍,複起用為達州的知州,後改知泗州,不久,便逝世,年五十八。

晁補之

晁補之(公元1053年—公元1110年),字無咎,號歸來子,漢族,濟州巨野(今屬山東巨野縣)人,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。為“蘇門四學士”(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、秦觀、張耒)之一。曾任吏部員外郎、禮部郎中。 工書畫,能詩詞,善屬文。與張耒並稱“晁張”。其散文語言凝練、流暢,風格近柳宗元。詩學陶淵明。其詞格調豪爽,語言清秀曉暢,近蘇軾。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。著有《雞肋集》、《晁氏琴趣外篇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