紀昀 的 軼事典故

紀昀與和珅
傳聞二人結怨頗多,事實上,紀昀與和珅的關係就像是忘年交。年輕的和珅處世外向潑辣。年老的、處世逐漸內斂圓滑的紀昀會時時善意地提醒和珅。兩人既有政見不同帶來的爭吵,也有默契的配合。在工作中,更多的是和珅對紀昀的關照;在人際關係上,更多的是紀昀對和珅的幫助。同時,紀昀對自己的能力也非常了解,在文學上固然無人可比,但在治國和理財上遠不如和珅。而紀昀本身就隻是一個禦用文人,也就是說,紀昀與和珅不會有不可調和的利益衝突,另一方麵兩個人也是當時清朝最重要的兩個支柱,幹隆最仰仗的兩個大臣,如果真的鬥的不可開交,那就不可能有康幹盛世了。

紀昀與劉墉
紀昀和劉墉更有著不解之緣。劉墉的父親劉統勳正是紀昀的鄉試主考官。對劉統勳的知遇之恩,紀昀一直是感激零涕。而後來紀昀被發配的案件,又恰是劉墉負責。還有更巧的,舉薦紀昀擔任四庫館總纂官的,也是這位劉大人。劉墉,劉統勳長子。和珅專權數十年,內外諸臣,無不趨走,唯劉墉、紀昀等為數不多的幾個大臣始終不曾依附。他們一個善文,一個工書,卻都有收藏硯台的癖好。有時相互贈送,也常為一個心愛之物而互相攘奪,但彼此都恬不為意,並以之為笑談。

煙袋惹的禍
紀昀喜抽旱煙,文臣武將暗地裏叫他“紀大煙袋”,有次,幹隆急詔,紀昀來不及將煙熄滅,隻好把煙袋藏在靴子裏去朝見聖上。煙在靴子裏燃燒起來,紀昀忍著痛,希望皇上快點結束,直到褲腳冒出煙來,皇上問他怎麽回事,紀昀答:“失火了!”皇上趕快讓他出去救火,紀昀才顛著一隻腳出去了。以後有好長時間,紀昀不得不拄著拐棍。

文字獄牽連
紀昀在幹隆時期文化專製最殘酷的一片風聲鶴唳中入主“四庫館”,有清以來的文字獄,到幹隆朝達到了最盛,在中國曆史上第一次把“思想犯罪”引入法律懲治的範圍之內,幹隆朝是為發軔。其文字獄的株連,也遠遠超過了“大清律”的規定。《四庫全書》開館期間,發生了50多起文字獄案,大多是從修書得到眼線。和紀昀一起擔任總纂、總校的大員,或被嚇死、或被罰光了家產,除紀昀以外,無一人得到善終。紀昀本人也曾幾次被牽連進相關的文字獄中,頗有幾番險象叢生。他也被多次記過,出資賠寫訛錯書籍。所以,在這樣的政治高壓下,知識分子被異化、被扭曲是難免的。

紀昀

紀昀 jǐ yún (1724年6月-- 1805年2月),字曉嵐,一字春帆,晚號石雲,道號觀弈道人。曆雍正、幹隆、嘉慶三朝,因其“敏而好學可為文,授之以政無不達”(嘉慶帝禦賜碑文),故卒後諡號文達,鄉裏世稱文達公。在文學作品、通俗評論中,常被稱為紀曉嵐。清幹隆年間的著名學者,政治人物,直隸獻縣(今中國河北獻縣)人。官至禮部尚書、協辦大學士,曾任《四庫全書》總纂修官。代表作品《閱微草堂筆記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