紀昀 的 人物生平

早年經曆
紀昀祖籍為應天府上元縣,傳其家為紀家邊。明永樂二年(1404年),奉命“遷大姓實畿輔”(幹隆《獻縣誌》),人稱茶星始遷來獻縣,入安民裏四甲籍,卜居獻縣城東九十裏之景城鎮。到紀昀,北遷已十四世。

清雍正二年(1724年),農曆六月十五日午時紀昀出生,屬龍,紀昀為紀容舒次子。

雍正五年(1727年),授課於及孺愛先生,這年第一次見到父親。

雍正八年(1730年),參加童子試,並優異的成績得‘神童’綽號。紀昀兒時,居景城東三裏之崔爾莊。十一歲隨父入京,讀書生雲精舍。

清幹隆五年(1740年),17歲的紀昀就跟鄰縣20歲的馬氏成婚,紀昀先後有一位夫人和六房妾。

初入仕途
清幹隆八年(1743年),八月參加科試,獲第一名;紀昀開始自滿起來,同年長子降生,取名紀汝佶。次年幹隆九年(1744年 ),回鄉鄉試,紀昀所作破題,隻考了個四等。

幹隆十二年(1747年),紀昀再應順天府鄉試,以第一名解元奪魁。

幹隆十三年(1748年),春天,參加會試,由於太過自負而被擋在了進士的門檻之外。

幹隆十五年(1750年),四月十六日,紀昀母親去世,紀昀居喪守孝直到幹隆十七年八月。

幹隆十六年(1751年),紀昀在家守孝,沒能參加這年的會試。次年朝廷為祝賀皇太後六旬大壽特開恩科,八月舉行會試,紀昀孝服剛除沒有參加。

幹隆十九(1754年),紀昀等來了正科會試,考了第二十二名,會試後是殿試,殿試後揭榜,紀昀考了二甲第四。入選翰林院庶吉士。繼授編修,開始了他的官宦生涯。

為官經曆
清幹隆二十一年(1756年),紀昀伴駕熱河。

幹隆二十三年(1758年),任英武殿纂修。

幹隆二十四年(1759年),任功臣館總纂。

幹隆二十五年(1760年),任國史館總纂。

幹隆二十六年(1761年),任方略館總纂。

幹隆二十七年(1762年),正月十二到五月初四,紀昀伴駕南巡。五月,奉命視學福建,官階提督學政。

幹隆三十年(1765年),紀昀父親紀容舒在獻縣崔爾莊病故,紀昀回家服喪三年。

幹隆三十三年(1768年)授貴州都勻知府。幹隆帝認為紀昀學問優勝,到外省做官不能盡其所長,將其留在身邊。同年四月,提升為侍學士。六月,據《清高宗實錄》記載,兩淮鹽政盧見曾因有營私貪汙行為而被革職查辦。紀昀則因為通風報信而被發配烏魯木齊。同年十月,被遣戍烏魯木齊贖罪。

幹隆三十六年(1771年)因幹隆帝修書需要,由劉統勳薦舉,將其從新疆召回,六月初至京師,暫居珠巢街,受詔校秘書。

幹隆三十八年(1773年)起,任《四庫全書》館的總纂官,收書三千五百零三種,共七萬九千三百三十七卷;又修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》、《熱河誌》。曆任編修、左庶子、兵部侍郎、左都禦史、禮部侍郎、尚書。

幹隆三十九年(1774年),十月,紀昀次子汝傳在擔任九江府通判時因瀆職拖欠賦稅而犯法,紀昀受牽連,吏部決定將其降職調任,幹隆知道後改判為降三級留任。

幹隆四十一年(1776年),正月,紀昀被提拔為侍讀學士,擔任文淵閣直閣事。二月,調侍講學士。大金川首領索諾木降。至此,大、小金川全境蕩平。紀昀纂《平定兩金川雅》、《平定兩金川頌》。九月,充文淵閣直閣事、日講起居注官。

幹隆四十四年(1779年),三月,紀昀被提升為詹事府詹事。四月,又提升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。

幹隆四十五年(1780年),正月元宵剛過,幹隆第五次南巡,紀昀伴駕。紀昀奉旨和陸錫熊、孫士毅等共同領纂《曆代官職表》至幹隆五十四年完成。

幹隆四十六年(1781年),紀昀任《契丹國誌》總纂官。

幹隆四十七年(1782年),紀昀、陸錫熊奉旨總纂《河源紀略》於幹隆四十九年完成。同年《四庫全書》完成。

晚年經曆
清幹隆五十年(1785年),正月初六,幹隆在幹清宮擺千叟宴,紀昀參加。

幹隆五十五年(1790年),幹隆八十大壽,前往熱河避暑,紀昀伴駕。

幹隆五十六年(1792年),任《八旗通誌》館總裁。

幹隆五十七年(1792年),紀昀伴駕第六次南巡。

幹隆六十年(1795年), 紀昀夫人馬氏去世。

清嘉慶元年(1796年),任兵部尚書,移任左都禦史。次年,又遷任吏部尚書。任協辦大學士、加太子少保。

嘉慶八年(1803年),六月十五日紀昀八十壽辰。

嘉慶十年(1805年)二月十四日,酉時,82歲的紀昀病逝於京城。

紀昀

紀昀 jǐ yún (1724年6月-- 1805年2月),字曉嵐,一字春帆,晚號石雲,道號觀弈道人。曆雍正、幹隆、嘉慶三朝,因其“敏而好學可為文,授之以政無不達”(嘉慶帝禦賜碑文),故卒後諡號文達,鄉裏世稱文達公。在文學作品、通俗評論中,常被稱為紀曉嵐。清幹隆年間的著名學者,政治人物,直隸獻縣(今中國河北獻縣)人。官至禮部尚書、協辦大學士,曾任《四庫全書》總纂修官。代表作品《閱微草堂筆記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