丘逢甲 的 評價

正麵評價
丘逢甲少年得誌,卻棄官返台從事教育工作;已未割台時,他首倡獨立抗日;內渡大陸後則獻身推廣新式教育,為國家培養元氣。終其一生始終對國家抱有高度的期望,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操。
丘逢甲的詩文曾獲得諸多學者高度的評價:錢仲聯曾評其《嶺雲海日樓詩鈔》曰“七律一種,開滿勁弓,吹裂鐵笛,真成義軍舊將之詩。”柳亞子謂“時流竟說黃公度,英氣終輸倉海君,戰血台澎心未死,寒笳殘角海東雲。”梁啟超則譽為“詩界革命巨子”、“天下健者”。

負麵評價
1895年反割台運動期間,丘逢甲雖首先刺血上書反對割台,爾後卻提前內渡,其前後言行不一,實際表現未盡理想,使後人稍有微詞。連雅堂在《台灣通史》便作總評為“成敗論人,吾所不喜,獨惜其為吳湯興、徐驤所笑爾。”丘氏內渡之際,有謂其挾帶巨額公款而,但因無實據,亦有持不同意見者迄今仍無定論。

丘逢甲

丘逢甲(1864年~1912年)近代詩人。字仙根,又字吉甫,號蟄庵、仲閼、華嚴子,別署海東遺民、南武山人、倉海君。辛亥革命後以倉海為名。祖籍嘉應鎮平(今廣東蕉嶺)。同治三年(1864年)生於台灣彰化,光緒十四年(1887年)中舉人,光緒十五年登進士(1889年),授任工部主事。但丘逢甲無意在京做官返回台灣,到台灣台中衡文書院擔任主講,後又於台灣的台南和嘉義教育新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