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文少年
唐永昌元年(689年),孟浩然出生於襄陽城中一個薄有恒產的書香之家。
唐聖曆元年(698年),孟浩然與弟弟一起讀書學劍。
唐景龍二年(708年),孟浩然20歲,是年前後遊鹿門山,作《題鹿門山》詩。詩標誌著浩然獨特的詩風基本形成。
唐景雲二年(711年),孟浩然23歲,與張子容同隱鹿門山。
漫遊求仕
唐先天元年(712年),冬天,送張子容應考進士,作詩《送張子容進士舉》,25到35歲間,辭親遠行,漫遊長江流域,廣交朋友,幹謁公卿名流,以求進身之機。
唐開元五年(717年),遊洞庭湖。幹謁張說。登嶽陽樓,作《嶽陽樓》詩以獻。
唐開元六年(718年),二月,張說為荊州大都督府長史。四月赴任。浩然居家,作詩慨歎清貧和失意,渴望有人向皇帝引薦。
唐開元八年(720年),暮春,浩然抱病,有贈張子容詩《晚春臥病寄張八》。九月九日,浩然與賈舁登峴山,詩酒唱和。
唐開元十二年(724年),孟浩然36歲,韓思複任襄州刺史。盧饌為襄陽令,浩然與之為忘形之交。因玄宗在洛,便往洛陽求仕,滯洛三年,一無所獲。
唐開元十三年(725年),李白出蜀,遊洞庭襄漢,孟浩然與李白結交為好友,成莫逆之交。當年韓思複卒,天子親題其碑。浩然與盧饌立石峴山。
唐開元十四年(726年),三月,浩然遊揚州,途經武昌,遇李白。李白於黃鶴樓作詩送行。
入京不仕
唐開元十五年(727年),孟浩然第一趕赴長安進行科舉考試。
唐開元十六年(728年),初春,在長安作《長安平春》詩,抒發渴望及第的心情,當年孟浩然三十九歲,然而,科舉不中。同年孟浩然與王維結交,王維為孟浩然畫像,兩人成為忘年之交。應進士舉不第後,孟浩然仍留在長安獻賦以求賞識,曾在太學賦詩,名動公卿,一座傾服,為之擱筆。他和張說交誼甚篤。傳說張說曾私邀入內署,適逢玄宗至,浩然驚避床下。張說不敢隱瞞,據實奏聞,玄宗命出見。浩然自誦其詩,至“不才明主棄”之句,玄宗不悅,說:“卿不求仕,而朕未嚐棄卿,奈何誣我!”放歸襄陽。後漫遊吳越,窮極山水之勝。
隱居山水
唐開元十七年(729年),孟浩然離開長安,輾轉於襄陽、洛陽,夏季遊吳越,與曹三禦史泛舟太湖。曹三禦史擬薦浩然,浩然作詩婉言謝絕,次年遊玩於江南的名山古刹。
唐開元十九年(731年),孟浩然同年43歲,春,在越州有贈謝甫池詩,表示出對農事的關心。繼續在江浙一帶會友作詩。
唐開元二十二年(734年),孟浩然第二次前往長安求仕,不仕,當年浩然回襄陽。
唐開元二十三年(735年),韓朝宗為襄州刺史,十分欣賞孟浩然,於是邀請他參加飲宴,並向朝廷推薦他,孟浩然因考慮到上京幹謁張九齡未果,認為作為刺史的韓朝宗也無法讓他入仕便沒有按照約定赴京。同年李白赴襄陽,和孟浩然遊玩。李白走後,浩然入蜀,往遊廣漢。
幕府入職
唐開元二十五年(737年),張九齡為荊州長史,招致幕府。不久,仍返故居。
唐開元二十六年(738年),浩然在荊州一帶多所遊覽,夏,浩然患背疽,臥於襄陽,當在本年。次年病加重,多有好友探看。
終於南園
唐開元二十八年(公元740年),王昌齡遭貶官途過襄陽,訪孟浩然,相見甚歡。孟浩然背上長了毒瘡,醫治將愈,因縱情宴飲,食鮮疾發逝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