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與義 的 主要成就

陳與義一生的主要貢獻在詩詞方麵。他青年時詩文就寫得很好,《宋書》本傳說他的詩詞“體物寓興,清邃紆餘,高舉橫厲,上下陶(淵明)、謝(靈運、胱)、韋(應物)、柳(永)之間”。他曾寫過一首《墨梅》,得到宋徽宗的嘉賞,並由此受到器重。他是專學杜甫的,是江西詩派後期的代表作家。他學杜甫又不拘泥於杜甫,對前賢的作品是博覽約取,善於變化。他還特別推崇蘇軾和黃庭堅、陳師道,但並不墨守成規,而能參合各家融會貫通,創造自己的風格。他的作品語言質樸,音節響亮,形象豐富,很少用典,明快中沒有鄙俗,口語化略無平淡。所以無論從思想內容還是藝術技巧,都比江西派的其他詩人的成就較大,無愧於江西詩中的改革派。

詩人還寫了不少懷念故鄉洛陽的作品,如《虞美人》(亭下桃花盛開,作長短句詠之)“洛陽城裏又東風,未必桃花得似舊時紅”。《臨江仙》(夜登小閣,憶洛中舊遊)“憶昔午橋橋上飲,坐中多是豪英。……二十餘年如一夢,此身雖在堪驚”。《虞美人》是寫雖然到了春天(“又東風”),洛陽的桃花未必開得和往年一樣紅妍。其原因是被戰亂踐踏得連花兒也一改舊時的俏容,給洛陽蒙上一層恥辱的陰影。《臨江仙》是寫在洛陽午橋相約飲酒,在座的都是同學少年,英雄豪傑。當時陳與義才二十多歲,金榜題名(二十四歲進士及第)。又二十多年過去了,簡直像一場惡夢,雖然還活在世上,確實叫人日日夜夜提心吊膽,擔驚害怕。其原因又是朝綱敗壞,戰爭使社會動蕩不安所造成的。再如《法駕導引》中的“歸路碧迢迢”。《點絳唇》(紫陽寒食)中的“不解鄉音,隻怕人嫌我”。《木蘭花慢》中的“北歸人未老,喜依舊,著南冠”。等等都是寫對故鄉的懷念。歸途遙遠,又一定是雜草叢生,無路可尋,欲歸而不可得。即是回去,由於長期在外難解鄉音,父老子弟們對我會是什麽看法呢?年齡不算大(逝世時才四十九歲),依然喜愛北方衣著,無不流露出懷戀故鄉之情,任何一個羈旅它鄉的人讀了都會產生共鳴。

陳與義

陳與義(1090-1138),字去非,號簡齋,漢族,其先祖居京兆,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,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(現在屬河南)。他生於宋哲宗元祐五年(1090年),卒於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(1138年)。北宋末,南宋初年的傑出詩人,同時也工於填詞。其詞存於今者雖僅十餘首,卻別具風格,尤近於蘇東坡,語意超絕,筆力橫空,疏朗明快,自然渾成,著有《簡齋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