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征 的 軼事典故

分梨驚文帝
傳說,當年魏徵小時候魏家是我們這一帶有名的大戶人家。全家直係血親一百多人,誰也不要求分家另過,團結一致,上敬老,下愛幼。主持家中日常事務的當家人,都是未婚少年,一旦長大成婚,就要再換別的未婚男子當家。此事傳到隋文帝耳中,他感到稀奇,就趁微服私訪的機會,打扮成僧人模樣,到魏家控訪。到了魏家,文帝見果真是一個十幾歲的小男孩當家,心中不禁感到疑惑,於是想試一試這孩子的管家能力如何。
文帝從兜中掏出兩個甜梨,說:“魏公子,貧僧想向你求教家中公平待人之道,請你把這兩個梨不偏不倚分給全家所有的人吃,人人都要嚐到。”這個魏公子,就是魏徵。雖年紀小,卻聰明過人,思維敏捷。他說:“好,謝謝高僧贈梨,請隨我來。”隨即請文帝一起來到廚房,吩咐說:“這兩個梨乃高僧好心所贈,請費心將這兩個梨洗淨,切開搗碎,放入鍋中煮梨湯,請全家老小一齊享用,也不辜負高僧的一片美意……。”
見此情景,文帝不禁大吃一驚,從內心裏讚歎小魏徵聰慧過人,心想這樣處理問題,當然全家都讚成。(載《邯鄲廣播電視報》2007年1月17日, 文/李振德)

直爽膽大
玄武門之變後,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發,東宮有個官員,名叫魏徵,曾經參加過李密和竇建德的起義軍,李密和竇建德失敗之後,魏徵到了長安,在太子建成手下幹過事,還曾經勸說建成殺害秦王。
秦王聽了,立刻派人把魏徵找來。魏徵見了秦王,秦王板起臉問他說:“你為什麽在我們兄弟中挑撥離間?”
左右的大臣聽秦王這樣發問,以為是要算魏徵的老賬,都替魏徵捏了一把汗。但是魏徵卻神態自若,不慌不忙地回答說:“可惜那時候太子沒聽我的話。要不然,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。”
秦王聽了,覺得魏徵說話直爽,很有膽識,不但沒責怪魏徵,反而和顏悅色地說:“這已經是過去的事,就不用再提了。”

偏聽則暗,兼聽則明
有一次,唐太宗問魏徵說:“曆史上的人君,為什麽有的人明智,有的人昏庸?”魏徵說:“多聽聽各方麵的意見,就明智;隻聽單方麵的話,就昏庸(文言是‘兼聽則明,偏聽則暗’)。”他還舉了曆史上堯、舜和秦二世、梁武帝、隋煬帝等例子,說:“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夠采納下麵的意見,那末下情就能上達,他的親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。”
唐太宗連連點頭說:“你說得多好啊!”又有一天,唐太宗讀完隋煬帝的文集,跟左右大臣說:“我看隋煬帝這個人,學問淵博,也懂得堯、舜好,桀、紂不好,為什麽幹出事來這麽荒唐?”
魏徵接口說:“一個皇帝光靠聰明淵博不行,還應該虛心傾聽臣子的意見。隋煬帝自以為才高,驕傲自信,說的是堯舜的話,幹的是桀紂的事,到後來糊裏糊塗,就自取滅亡了。”

智護皇甫德參
唐代大臣皇甫德參給唐太宗寫了一份意見書,上麵批評了三件事:“修洛陽宮是勞民傷財;收地租是加重百姓負擔;民間女子梳高髻的時髦習俗,是受了皇宮嬪妃的習染。希望陛下能夠采取措施,製止和改變這種現象。”
唐太宗接到上書後很不悅,發火道:“皇甫德參的用意是不讓國家使用一個勞役,不讓收一粒糧食的租稅,不讓宮中的人留頭發!”並打算對皇甫德參嚴加處罰。
魏徵看穿太宗的心思,上前勸道:“自古以來,凡是上書的人,大多數都言詞激烈,切中要害,不這樣就不能打動皇帝的心。言詞激烈,看起來好像是誹謗,其實用心是善良的。即使是狂夫之言,有德行的皇帝也不能置之不理,應當聽一聽,取它正確的一麵,拋棄不正確的一麵。陛下千萬要慎重從事,萬不可因一時的偏見,感情用事,隨便處置一個勇於提尖銳意見的人。否則以後還有誰敢在您的麵前大膽直言呢?”
魏徵的話使太宗心服口服,他檢討了自己的錯誤看法,不但沒有處分皇甫德參,反而還重重賞賜了他。

憋死鷂子
一天,唐太宗得到一隻雄健俊逸的鷂子,他讓鷂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來跳去,賞玩得高興時,魏徵進來了。太宗怕魏徵提意見,回避不及,趕緊把鷂子藏到懷裏。這一切早被魏徵看到,他稟報公事時故意喋喋不休,拖延時間。太宗不敢拿出鷂子,結果鷂子被憋死在懷裏。

皇後救命
有一次,魏徵在上朝的時候,跟唐太宗爭得麵紅耳赤。唐太宗實在聽不下去,想要發作,又怕在大臣麵前丟了自己接受意見的好名聲,隻好勉強忍住。退朝以後,他憋了一肚子氣回到內宮,見了他的妻子長孫皇後,氣衝衝地說:“總有一天,我要殺死這個鄉巴佬!”長孫皇後很少見太宗發那麽大的火,問他說:“不知道陛下想殺哪一個?”
唐太宗說:“還不是那個魏徵!他總是當著大家的麵侮辱我,叫我實在忍受不了!”長孫皇後聽了,一聲不吭,回到自己的內室,換了一套朝見的禮服,向太宗下拜。唐太宗驚奇地問道:“你這是幹什麽?”
長孫皇後說:“我聽說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,現在魏徵這樣正直,正說明陛下的英明,我怎麽能不向陛下祝賀呢!”這一番話就像一盆清涼的水,把太宗滿腔怒火澆熄了。

魏徵斬龍
小說《西遊記》裏記載了魏徵變成門神的故事:長安附近的涇河老龍與一個算命先生打賭幾時下雨,下多少雨,結果為了賭贏犯了天條,玉帝派魏徵在午時三刻監斬老龍。老龍於前一天懇求唐太宗為他說情,唐太宗滿口答應。第二天,唐太宗宣魏徵入朝,並把魏徵留下來,同他下圍棋。不料正值午時三刻,魏徵打起了瞌睡,夢斬老龍。老龍怨恨唐太宗言而無信,陰魂不散,天天到宮裏來鬧,鬧得唐太宗六神不安。
魏徵知道皇上受驚,就派了秦瓊、尉遲恭這兩員大將,守在宮門保駕,果然,老龍就不敢來在前門鬧了。可沒過幾天,那老龍王又在宮殿後門來找唐太宗算帳,魏徵於是抱劍為唐太宗守後門,這樣老龍才不再也敢來鬧了。唐太宗體念他們夜晚守門辛苦,就叫畫家畫了秦瓊、尉遲恭兩人之像貼在宮前門口,畫了魏徵畫像貼於後門,結果照樣管用。此舉也開始在民間流傳,秦瓊、尉遲恭與魏徵便成了門神,雙門左右貼秦瓊和尉遲恭,單門貼魏徵。

魏征

魏徵(580年-643年2月11日),字玄成。漢族,隋唐時期巨鹿人,唐朝政治家。曾任諫議大夫、左光祿大夫,封鄭國公,諡文貞,為淩煙閣二十四功之一。以直諫敢言著稱,是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。著有《隋書》序論,《梁書》、《陳書》、《齊書》的總論等。其言論多見《貞觀政要》。其中最著名,並流傳下來的諫文表---《諫太宗十思疏》。他的重要言論大都收錄《魏鄭公諫錄》和《貞觀政要》兩本書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