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官儀 的 評價

上官儀,一個與洛陽有著不解之緣的人,一個久居洛陽死於洛陽的人。他的名字很特別。"上官"這個複姓,好聽,好記,高貴,神秘,許多武俠小說裏的厲害角色,都姓上官。或許看到"上官儀"這個名字,不少人會聯想到某個神秘幫派的最高首領,他麵冷氣傲,武功超群,隻報名字,便嚇得眾人膽戰心驚。然而,真正的上官儀卻不會武功,他最擅長的是寫詩、寫奏折,舞文弄墨,精於案牘。

他寫詩,沒有李白的名氣大,達不到婦孺皆知的程度;他從政,沒有長孫無忌的威望高,最後還落了個身首異處。即便如此,他仍是一個真誠的詩人,一個被政治出賣的詩人。他創下的"上官體",對推動唐詩走向成熟,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勳。他赤膽忠心輔佐唐太宗、唐高宗,為救皇帝脫離困境,不惜押上性命!遺憾的是,他把寶押錯了,把命搭上了。

曆史沒有刻意地去記憶上官儀的生日,卻記住了他的死。古往今來,有的人死得很壯烈,有的人死得很古怪,上官儀就是一個死得很古怪的人。所以,他的卒年,曆史記得很清楚,他的生年,曆史記得很模糊。他生於公元608年前後,這正是隋煬帝楊廣最喪心病狂的時候,在他的黑暗統治下,老百姓死的死,逃的逃,沒有安生日子。上官儀的家鄉在陝州,也就是今天的河南陝縣,離洛陽不遠,直接受隋煬帝淫威的輻射。這樣,上官儀的生存環境很糟糕。在他很小的時候,父親就被人殺害了。好心人把上官儀藏到一座寺廟裏,使他僥幸逃過了仇家的追殺。

後來,李淵父子率領農民起義軍推翻了隋朝,建立了唐朝,解放了上官儀的家鄉,上官儀這才結束了東躲西藏的窩囊日子。

童年的苦難經曆,磨礪了上官儀的意誌,使他擁有同齡人難以企及的成熟和智慧。他重拾學業,用心苦讀,沒幾年便可寫出漂亮詩文。鄉鄰們都說,上官儀真是個才子啊!才子在民間,而朝廷不知,是很遺憾的一件事情。上官儀不願自己的才華被埋沒,決定考官。貞觀初年,唐太宗李世民執政,普通人要想當官,必須通過科舉考試,進士及第者,才有當官的機會。那些考不中進士的人,頂多當個跑腿的差役,沒有官職,不入品流。但要考中進士,談何容易!每年的應試者都有數千人,最後被錄取的,卻隻有寥寥數人,那可真是千裏挑一,比如今的公務員考試難得多!當時的讀書人,多是年年備考,考了又考,有的人連考十幾次仍然不中,耗費了歲月,貽誤了青春。所以有“五十少進士”之說,意思是說考中進士很難很難,以致50歲的進士還稱得上“年輕”,還為“少年”,難怪有人感歎“太宗皇帝真長策,賺得英雄盡白頭”了。

上官儀一頭烏發,遠沒到“白頭”的年紀,他能考中進士嗎?親戚們都替他捏著一把汗。上官儀卻一點也不緊張,他昂著頭,挺著胸,躊躇滿誌,進了考場。沒過多久,發榜了,上官儀榜上有名,考了個全國第3名,進士及第!這下子不得了,太宗皇帝禦筆親點,讓他當了弘文館直學士——如今我們所看到的《晉書》 ,就是上官儀在這個崗位上參與編修的,此為後話,這裏撇過不提。且說唐太宗很快又提拔上官儀當了機要“秘書”,專管校對皇帝的詩文。上官儀成了最年輕的侍臣。唐太宗特別喜歡這個年輕人,每次宴會群臣,都要讓他作陪。

上官儀的好運氣來了!此後步步高升,俸祿越領越多,官職越做越大,及至唐高宗李治即位時,他又連升三級,先任秘書少監,再任西台侍郎,最後當上了世人矚目的宰相!

當上宰相的上官儀,心裏美滋滋的,看啥都覺得美麗,看啥都覺得有詩意,於是詩興大發,經常寫詩。他寫得最多的,是洛陽城的黎明,是洛河邊的美景。你可能會感到疑惑:唐朝的京城是長安,上官儀為何不寫長安寫洛陽呢?莫非洛陽有他最牽掛的人或物?看官有所不知,上官儀一生中最得意的黃金時光,大部分是在洛陽度過的。他鍾情洛陽,實在是因為他與洛陽的緣分深,而這種緣分,又因他生命的句號畫在了洛陽而加深了。話說唐高宗是個典型的“氣管炎”(妻管嚴),他懼內懼得要死,皇後武媚娘咳嗽一聲,都嚇得他半天不敢說話。這武媚娘就是後來的則天女皇。傳說她用毒辣手段害死了高宗的前妻王皇後和蕭淑妃。或許是做賊心虛,她夜夜夢見這倆人化作厲鬼向她索命。為了睡得安穩,她就勸高宗換個“辦公地點”,把朝堂從長安搬到了東都洛陽。上官儀身為當朝宰相,自然也跟著皇帝來到了洛陽。那天,他像往常一樣上早朝。時近破曉,皇城外邊靜悄悄的。城門外的天津橋鐵鏈高鎖,要等到天明後才會打開。上官儀騎著馬來到橋頭的洛堤上,與百官們一起等候放行入宮。

幾聲鳥叫,劃破了黎明前的寂靜;幾縷秋風,吹散了天邊的一片烏雲。月光皎潔,灑落點點銀輝,洛河水波光粼粼,美麗動人。遠處龍門山墨色如黛,令人浮想聯翩。上官儀陶醉了。洛陽山水秀美,此般美景,在長安何曾見到過?他覺得有必要抒發一下澎湃於心的感情,於是略一沉吟,吟出一首詩:“脈脈廣川流,驅馬曆長洲。鵲飛山月曙,蟬噪野風秋。”周圍的官員們一聽,哎喲,好詩!音韻清亮,宰相出口不凡!有那善於拍馬逢迎的,當即找來筆墨紙張,將此詩認真記錄。這首詩,就是《入朝洛堤步月》。

上官儀一生寫詩無數, 《入朝洛堤步月》是其代表作。有人喜歡這首詩,認為它對仗工整,遣詞清麗婉轉,值得細細品味。也有人認為它缺乏深意,過於雕琢,屬於麵目死板的應製詩。上官儀的詩歌,確實大部分都屬於應製詩。這倒不能怪他,實在是當時文壇風氣使然。初唐詩人受齊梁文風影響,寫詩時過於講究聲辭之美。唐太宗是個文學愛好者,對這點更是看得很重。在他的影響下,唐初的宮廷文學多局限於應製詠物的範疇。上官儀身為朝臣,難免受流習影響,所以他的詩作,多數有著奉命應製的呆板麵貌。但與他同時代的詩人們相比,上官儀的詩歌還是可圈可點的。他避開了一般人言辭空洞、一味堆砌的毛病,注重細節描寫,善於借景抒情。他以高度純熟的白描技巧,把五言詩的寫作方式大大地推進了一步,成為人們模仿取法的一種新的詩體,人稱“上官體”。

“上官體”雖顯呆板,但正因為有了一定的程式,使後來學詩的人有了範本可尋,卻也承上啟下,推動詩歌形式走向了規範。我們在欣賞李白詩歌狂放的同時,不妨品味一下“上官體”的嚴謹。

上官儀會寫詩,是個詩人。但詩人隻是他的第二身份,他的人生目標,是從政。可惜政治不是啥好東西,上官儀最後死在了“政治”二字上。

上官儀

上官儀(約608~665年1月4日)字遊韶,陝州陝縣(今河南三門峽陝縣)人,生於江都。貞觀初,擢進士第,召授弘文館直學士,遷秘書郎。唐高宗時供職門下省,頗受唐高宗和武則天的賞識。龍朔二年(662年),成為宰相。後來高宗不滿武後跋扈,上官儀向高宗建議廢後,高宗亦以為然,由上官儀草詔。武後涕泣陳請,事遂中綴,自此武後深惡上官儀。麟德元年(664年),上官儀被誅,家產和人口被抄沒,其一子上官庭芝也同時被誅殺。中宗即位後,因上官庭芝女上官婉兒為昭容,對上官儀父子有所追贈,繡像淩煙閣,追封為楚國公。